物联网服务
2021年伊始,站在新基建时代下智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1月7日,由物联网智库与云和资本联合主办的于北京盛大开幕。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5G,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组成的三驾马车并行协作,以智联网AIoT的“新姿态”助推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
本次盛典特别邀请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网络发展处二级调研员梅杰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做开场演讲。来自高通、新华三集团、天翼物联、华为云IoT、美的IoT、施耐德电气、创通联达、云智易、涂鸦智能、智联安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其创新的解决方案在千行百业的落地成果。同时,以云和资本为代表的资本方和以开放智联联盟(OLA联盟)为代表的行业联盟也站在各自的视角阐述了他们在推动产业发展方便做出的努力。
作为盛典的“重头戏”,物联网智库与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联合重磅发布了《2021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及区块链、边缘智能、传感器等系列子图谱,《2021年5G产业全景图谱报告》以及《5G+工业互联网发展评估》,助力行业人士一窥产业全貌。
包括新华三集团、紫光展锐、海尔卡奥斯、华为云IoT、美的IoT、百度智能云IoT、联想懂的、树根互联、中国通服、移远通信、广和通、广芯微、芯讯通、智联安、鼎桥、深圳宏电、芯翼信息科技、有人物联网、云智易、信可通讯、量讯物联、几米物联、拓宝科技、道生物联、仁物科技、中科创达、小匠物联、金卡智能、天诚智能技术、广云物联在内的近400百家物联网行业企业入选图谱。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物联网呈高速发展之势,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生态持续壮大,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70万个,NB-IoT的基站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的覆盖,在燃气表、水表、白电、路灯、停车、农业、门锁、跟踪、电表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截止2019年底,我国移动物联网的规模达到了10.8亿。连接数的增长催发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物联网IoT向智联网AIoT升级日益显现。
随着AI芯片、软件系统、操作平台与物联网的高度集成,AIoT的发展体系在稳步建设当中,并且已经在消费端和产业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AIoT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障碍:第一,AIoT产业已经从“自动化”发展到“单品智能化”,正逐渐进入到“场景智能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在打造企业级的生态圈,缺乏产业级别的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第二,数据是滋养AIoT产业发展的关键养料,但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安全应用方面仍然面临重重挑战;第三,部分企业已经做出了具有标杆意义的创新实践,但如何实现相关应用的规模化复制才是整个产业壮大和成熟的关键。
扫清障碍才能稳步向前,这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发力。面对新趋势、新技术,很多企业总在讲概念、谈问题,但却因为各种阻碍始终无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他们尚处在迷雾之中;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锐意果断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他们走出了概念、应用和商业模式的迷雾,优先窥见了智联网的广阔未来,其解决方案已经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安防以及智慧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与本次年终盛典“拨迷见物”的主题不谋而合。
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目前,大众已经了解到人工智能可以在围棋等领域打败人类,但AI也从特殊性走向普适性、通用性,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领域都开始广泛使用AI技术。而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大概也将形成辅助关系、人在回路、人机交互、竞争关系四类共生状态。
对于企业而言,人工智能大概可以带来四类好处。首先,AI可以帮助实现实时计算,并能在态势感知等领域带来帮助;其次,通过态势感知与数据融合,AI也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及市场跟踪;再者,AI还可以带来动态感知能力,从而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发现契机;最后,AI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决策。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怎么使用?在智能制造领域,可以从基础、算法、运维、制造四个方面展开。在基础部分,无论是传感器等硬件部分,亦或者搭载在硬件之上的软件部分,都已经存在大量产品;在算法部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目标识别等都和常见的算法有关;在运维部分,数据平台、核心业务平台及需求适配平台正蓬勃发展;在制造部分,以数字孪生、柔性制造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
当然,任何高新技术都有正面跟反面,人工智能也有犯错的时候,包括自动驾驶事故、手术机器人事故、人工智能的偏见、波音客机坠毁事故、AI换脸事故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关注数据安全。
不平凡的2020,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一年。不只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历史,全球物联网的连接数也在2020年首次超过非物联网的连接数,标志着物联网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部署物联网项目。例如,在管道层面,目前LPWA低功耗广域网络市场正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在平台层面,头部物联网平台企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
那么,面向未来,我们还将经历什么?物联网智库通过对产业的长期观察与思考,对产业增长期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成几个关键词,就是:新技术、新生态、新岔路、新跨越和新钱途。
。物联网应用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性技术已经具备。在未来,各种技术将越来越互补,我们会同时看到一个场景中出现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此外,仍有一些微小的缝隙,需要新的技术来弥补,这些空间由市场需求所牵引。
。过去,每个巨头或者组织都划定了一个地盘,建立自己的一块专属领域。但这造成产业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进程缓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互通互联、打破企业生态壁垒、开源模式…成为主基调,生态从企业级向产业级过渡。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从过往经验来看,很多企业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自建产线或拉通垂直产业。这两条路并没有孰优孰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很多企业都有物联网平台,但这些物联网平台很可能只是一个物联网项目。平台面向的是一组具有相似业务逻辑的对象,并需将其抽象出来形成一套可扩展、可衡量、灵活的系统架构,应该能为应用软件提供复用的能力。
物联网赛道对资本存在较大的吸引力。长期是看价值,短期看供求,物联网都具备很好的投资价值。自从科创板开闸之后,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企业走入到上市阶段。
面对新阶段的新常态,为了帮助业界了解物联性,理清物联网边界,物联网智库从2016年开始,连续多年绘制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全景图谱,作为专供物联网人的手边产业地图和知识库。今年,全景图谱也从IoT升级为AIoT产业图谱,新增5G图谱、物联网+区块链图谱,还延伸提出5G+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指数,将为产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洞察与分析。
高通的5G愿景是打造一个统一的连接架构,支持多样化终端、服务、频谱和部署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年来,高通在5G标准的研发领域做了很多工作,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终端走向市场。在这其中,5G的应用已经从智能手机扩展至更多产品。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5G创造的经济产出将达到13.1万亿美元。
在高通看来,物联网将成为5G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AI将驱动众多行业的变革,赋能众多物联网应用。例如,在智能网联汽车中,AI就能帮助车联网实现许多智能化应用,赋能未来交通。同时,AI也将推动更广泛的物联网应用。例如,“5G+AI+机器人”能够赋能智能制造,越来越多的智能显示屏和音箱也遍布千家万户,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基础设施也催生了更多物联网设备的发展。
在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中,5G无疑将要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高通公司在物联网生态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此前,高通公司发布的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兼具性能和效率,是全球唯一的从调制解调器到射频前端在内的完整5G 解决方案,加速了全球5G的部署和普及。前段时间,高通还发布了新一代骁龙888 5G移动平台,集业界领先的5G、AI、影像和游戏等移动技术创新于一身,将进一步提供更好的5G服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行业用户需求的差异化趋势愈发明朗,5G专网由于能够针对垂直行业多样化需求进行定制,成为了5G赋能产业的核心手段。5G专网细分为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三种模式,通过公网切片、公网专用、专网专用、核心网下沉等手段实现多场景应用。然而,在落地应用的淬炼中,我们可以看到,5G专网赋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5G物联终端产业尚不成熟,5G模组成本较高、尚未降到合理价格区间,同时5G很多技术特性尚未完全商用,短期内无法满足所有行业物联网业务接入需求;第二,目前国内没有5G行业专用频段,行业客户对运营商提供5G专网的数据安全保障和业务实时性的效果依然存疑;第三,5G部署涉及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等复杂工作,而5G又要与行业具体业务融合,这涉及到网络管理的分工界面问题。
基于对行业的深入观察,新华三推出了“5G物联专网解决方案”。整个方案完全面向行业边缘部署。在物联接入侧,新华三自主研发的云化5G小站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拓展Wi-Fi,RFID和UWB等物联网能力、一张网络统一承载行业所有物联网业务接入。在网络与平台侧,新华三整合5GC核心网、绿洲物联网平台和统一管理系统等拳头产品发布“5G融合智能引擎“,打造5G行业专网的物联中枢。在应用侧,新华三携手行业伙伴聚合全场景5G物联网应用,满足行业客户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
目。
物联网服务